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华中西医杂志》 > 2004年第15期
编号:10592066
低位单纯性肛瘘癌变1例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华中西医杂志》 2004年第15期
     1 病历摘要

    患者,男,62岁。肛门反复胀痛3年,加重1个月。发病初期表现为:患者自觉肛门轻微胀痛,呈持续性,并扪及肛周一花生仁大小的包块,不高出皮肤表面,无红肿,质硬,重压时疼痛加重。后期此包块日益胀大,并呈条索状向肛门缘深部发展。院外多次肛肠专科诊断,考虑“低位肛瘘”,并建议手术治疗。术中见:肛门无畸形,无明显红肿,皮疹及皮损。距肛门缘截石位11点位2cm左右扪及一包块,约2cm×1cm大小,其内侧呈条索状放射至肛门缘深部,沿着包块和条索状物做梭行切口。发现瘘道壁基底较宽,质硬,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,切除整块病灶困难,故术中切除部分组织,立即送病理检查。病理检查示:肛周腺癌。建议尽早行Mile’s术。

    2 讨论

    肛瘘癌变临床上不多见。据统计其癌变率约0.1%。癌瘤存在于肛瘘所在部位是临床现象,但是这种癌瘤究竟是肛瘘演变而来,或是肛瘘只是癌的临床表现,抑或是两者只是偶然先后发生而他们之间并无因果关系?对这一问题目前尚无统一说法。来源肛瘘本身,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慢性炎症长期刺激的区域的淋巴结构被破坏、抵制细胞间质和恶性变的免疫监视能力降低,从而产生癌变。关于肛瘘先期存在的时间需要多长的问题说法不一。不同组织学类型和生物学特征的癌瘤各有其存活期限。本病病理组织的特点是粘液腺瘤占多数,发自肌间肛腺者多是粘液腺癌、腺癌或过渡细胞癌。源于慢性管道者以腺癌、上皮癌较多。此患者源于慢性管道的可能性大。由于此种恶性肿瘤早期无特征性表现,常规直肠镜、纤维结肠镜及钡灌肠检查多无异常,因而不易诊断,其最终确诊有赖于病理活检。故建议对于长期有肛周脓肿、肛瘘的患者,应进行瘘管或其相关肿物的病理活检。若肛瘘癌变一经确诊,宜尽早手术。

    作者单位:611130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肛肠科

    (编辑刘 静), 百拇医药(邓台燕 全大祥)